首页 > 灵异恐怖 > 穿越成寡妇,我的媳妇竟然是男的 > 第322章 脉亭灯亮时

第322章 脉亭灯亮时(1/2)

目录

村东头那间废弃药庐的门扉,终于不再吱呀作响地虚掩着了。

一扇用旧船板削成的匾额挂在门楣上,墨迹未干:“杏林小馆”。

没有金漆雕龙,也没有名医坐镇的排场,只有每日清晨准时升起的一缕药香——那是发酵黄芪与醋泡艾叶在文火慢煨下交融出的独特气息,微苦中透着回甘,像是大地在冬眠后第一次深呼吸。

阿芷蹲在灶前,袖口挽至肘部,露出一双手——指节细长,掌心却有薄茧。

她轻轻搅动锅底那团暗红膏体,眼神专注得近乎虔诚。

这是她第三十七次熬制“温络膏”,火候、比例、时辰,皆依苏晚晴手把手教下的方子来。

但这一锅,她多加了一味:山间采来的野生络石藤,晒干磨粉,据说能引药入经。

第一位登门的是陈婆婆,腿上湿疹溃烂多年,每逢阴雨便痒痛难忍。

她原本只是路过探个虚实,却被阿芷一句“您先试敷三日,无效不收分文”说得心头一热。

三日后,她拄着拐杖再来,脚踝处已结痂脱皮,肤色渐复。

第五日,竟脱了厚布袜,在众人面前颤巍巍地走了十步。

“好了!真好了!”她跪在地上抱住阿芷的腿嚎啕大哭,“我儿子……我儿子死在边关雪地里啊!他临终前也是这症状,浑身发紫,喊冷……要是早有这药……早有这药……”

风从门口灌进来,吹得药炉上的铜盖轻响。

阿芷没说话,只将一张写满症状与用药记录的纸悄悄塞进竹匣。

那里面,已有二十多个病例,按病症分类,详述反应、剂量、疗效。

当晚,她踏着月光来到苏晚晴屋前。

“我想编一本《乡间百病方》。”她声音很轻,却字字清晰,“不是给郎中看的,是给娘们儿、汉子、老人们听的。让他们知道,咳嗽不止未必是痨病,胃寒作痛也不一定非得忌口一辈子。”

苏晚晴正在灯下整理学生们的识字作业,闻言抬眸,目光如春水映星。

“好。”她点头,“但你要记住——写得再准,不如说得明白。一个字不识的人,听了也能照做,才是真有用。”

阿芷重重点头。

她忽然觉得,自己熬的不只是药,而是一条路——一条把生死握回百姓手中的路。

几日后,夏夜纳凉,槐树底下又聚满了人。

孩子们围坐在谢云书脚边,仰头等着他讲故事。

他素来寡言,可一旦开口,连蝉鸣都安静下来。

“从前有个傻子。”他声音低缓,像风吹过稻田,“他拿银针戳地,一下,两下……后来,大地哭了,他也疼得睡不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