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针锈了,心还得亮着(2/2)
赵篾匠捧着那片叶子,双手剧烈地颤抖起来。
这不是药草!
这是一种能“显病”的灵媒!
是老天爷借着这片土地,将涪翁的诊断之法,直接“写”了出来!
就在此时,天色骤变,狂风大作,豆大的雨点倾盆而下。
南渡口方向,有人连滚带爬地跑来,声嘶力竭地哭喊:
“不好了!赵老!阿禾!渡口的渔民误食了有毒的江螺,几十号人全都腹绞如刀割,口吐白沫,快不行了!”
村里懂急救的青壮立刻冲了过去,可很快就传回了绝望的消息:中毒者众,村里储存的艾草和针具根本不够用!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阿禾和赵篾匠,以及他们手中那刚采回来的、尚未被验证过的“活络草”。
“用活络草!”阿禾当机立断,声音清脆而坚定,“全部捣成汁,涂在他们肚脐上!”
他又命人取来江水,以指为笔,蘸水在每个中毒者腹部画下一个简单的符号——那是童谣里“肚痛糊一圈”的简化图样。
“所有人,围着他们,唱童谣!”
在瓢泼大雨中,上百名村民围成一个巨大的圆圈,用最质朴、最虔诚的声音,一遍遍地唱着那首简单的童谣。
“弯腰找绿线,疼处敷一片……”
奇异的事情发生了。
随着歌声响起,那些涂在患者肚脐上的草汁,竟像活物般自行游走起来!
它们在皮肤下汇聚成一道道银色的细线,不偏不倚,最终精准地汇聚于天枢穴周围,形成一个闪闪发光的银环!
“呕——”
片刻之后,所有中毒的渔民不约而同地剧烈呕吐,黑紫色的污水喷涌而出。
随即,他们痉挛的身体渐渐平复,悠悠转醒。
死里逃生的渔民们望着身上那尚未散去的银环,望着雨中歌唱的乡亲,纷纷叩首谢恩。
赵篾匠低头看着手中被雨水打湿的“显病草”残叶,又望向那些被“活络草”救回的生命,浑浊的老眼中第一次流露出敬畏。
他喃喃低语:
“它不是在治病……它是在替人看路。”
三日后,一个意想不到的访客来到了涪水村。
来者是千里之外豫章郡一个村落的使者,他们送来了一整筐烘干的“活络草种”作为谢礼。
据使者说,涪水的童谣和“活络草”的用法传到他们那里后,他们不仅成功培育出了此草,更有人奇思妙想,将草叶晒干后织入布巾,制成“诊病帕”。
家中老人若感觉不适,只需将布帕敷在额头,便能通过布帕上显现的纹路深浅,大致判断是风寒还是内热。
医道,不仅在涪水落地生根,更已在不同的土壤里,开出了截然不同的花。
赵篾匠在翻检那些饱满的草种时,指尖忽然触及一粒冰冷坚硬的异物。
他将其捻出,借着月光一看,心头猛地一震。
那是一粒乌黑的铁砂,边缘还带着锻打的痕迹——正是当年那个少年为他打造“铁砂针”时迸溅出的碎片!
原来,当初送出去的,不仅仅是救人的法子,还有那份“无物不可为针”的念头。
这粒铁砂,不知如何辗转,竟随着新的种子,又回到了这里。
那一刻,赵篾匠彻底顿悟。
传承不是单向的给予,而是循环往复的生长。
当夜,他独自来到那片银针草枯死的田埂,将那粒乌黑的铁砂,郑重地埋入了土里。
“老伙计,你引过了路,也该轮到别人,来引你的路了。”
次日凌晨,天降薄雾。
就在赵篾匠埋下铁砂的那个土坑里,一株全新的嫩苗,破土而出。
它的茎秆不再是玉白色,而是泛着一层冷硬的青铜光泽;它的叶片并未舒展,而是天生就卷成细管之状,尖端微微翘起,仿佛一枚天然的倒钩。
阿禾闻讯赶来,当他的指尖轻轻触碰到那青铜色的草茎时,额前的金印骤然亮如白昼!
无数更加清晰、更加复杂的声音,如洪流般涌入他的脑海——
他“听”到,岭南潮湿的密林中,有妇人将这中空的草管插入竹筒,制成简易的吹灸器,为患上脐风的幼儿温煦神阙!
医道,又一次进化了。
阿禾仰起头,一滴冰冷的晨露从叶尖滑落,滴在他眉心。
他仿佛听见,那奔流不息的涪水江心深处,传来一声穿越时空的轻笑:
“针没壳,也能咬住命。”
青铜管草的出现,如同一场无声的风暴,迅速席卷了整个涪水两岸。
村民们欣喜若狂,认为这是涪翁神仙赐下的又一重神迹。
只是,这一次,从泥土里长出的,不再是温和的草叶,而是一柄柄……早已开刃的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