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收购组网,联动土着(1/2)
秋意渐浓时,靖海港的码头开始热闹起来。一艘艘货船卸下铁制栅栏、木架和打包用的麻布,天宇站在栈桥上,看着工人们将这些物资装上马车,转头对身旁的赵通说:“第一站就定在红砂岩峡谷,那里是土着部落的聚居地,也是西部牧场最集中的区域。”
赵通点头,手里的羊皮地图上已用红笔圈出六个点:“按计划,三个月内要在这六个核心区建起收购站,每个站点配两名记账员、三名分级员,再留一间库房。”他指着地图边缘的淡色区域,“这些是土着部落的散居点,得派懂方言的人去对接,不然怕是连话都说不通。”
天宇望向西部的方向,那里的地平线与天际连成一片,藏着数不清的牧场和散落的部落。“让山雀部的老巫跟着去,他懂土着语,还能帮着看看他们养的羊有没有病。”
一、红砂岩收购站:首站落地
红砂岩峡谷的岩壁被夕阳染成赭红色,土着部落的圆顶茅屋就建在峡谷深处。当天宇带着人马抵达时,十几个裹着兽皮的土着人握着长矛站在崖边,眼神警惕。老巫上前一步,用土着语喊了句什么,为首的土着首领放下长矛,指了指峡谷口的平地——那是他们默许的交易点。
收购站的搭建只用了五天。工人们用铁栅栏围出一块空地,盖起两间木屋:一间做办公室,墙上钉着大幅的收购价目表,用炭笔写着“细羊毛每斤三十文,半细毛每斤二十文,粗毛每斤十文”,旁边还用土着符号标注了一遍;另一间做库房,地面铺着石板防潮,墙角堆着准备好的工具——二十把羊毛剪、五十个竹筐和三车盐砖。
开业当天,第一个来的是土着首领卡鲁。他背着半麻袋羊毛,站在价目表前,老巫指着“三十文”的符号解释:“你这羊毛细,能换这么多盐。”卡鲁将信将疑地把羊毛放在分级台上,分级员用细齿梳梳理后,点头道:“头等细毛,三十文。”
当沉甸甸的盐砖和三枚铜钱递到卡鲁手里时,他身后的族人发出一阵低低的惊呼。卡鲁捏着铜钱,突然转身跑进林子,半个时辰后,带回来十几个背着羊毛的族人——原来他是回去叫人了。
到了傍晚,库房已堆了近百斤羊毛。天宇看着记账本上的数字,对赵通说:“比预期多了三成。土着人手里藏着不少好羊毛,只是以前被商贩压价,不愿拿出来。”
赵通指着远处正在学用新羊毛剪的土着青年:“分级员说他们的羊毛没经过梳理,夹杂着草籽和泥沙,得教他们怎么打理。”天宇点头,让老巫请来部落的长老,演示如何用篦子清理羊毛,“告诉他们,清理干净的羊毛,我们多给两文钱。”
二、工具与技术:打开信任的钥匙
第二周,带着工具和技术的小队分头出发。去往石泉部落的队伍最受欢迎,牧民阿吉拎着铁皮桶,给土着人演示新羊毛剪的用法:“你看,这剪子带弹簧,不用使劲捏,贴着羊皮肤推就行,既快又不伤羊。”
部落的少年们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当阿吉用新剪子十分钟剪完一只羊,而土着用石刀剪同样一只羊花了半个时辰时,人群里爆发出欢呼。首领当场用五张兽皮换了三把剪子,阿吉还附赠了一本画着示意图的手册——用土着符号标注着剪毛的步骤。
在沙棘滩部落,农技员老周正教土着人搭羊圈。“这样的木架离地面三尺,潮气进不来,羊就不容易生病。”他指挥着族人挖坑埋柱,用藤条捆扎横梁,“再铺层干草当垫料,每周换一次,羊毛就不会沾泥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