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游竞技 > 星穹废柴:我的舰队来自回收站 > 第520章 模块化建造策略

第520章 模块化建造策略(2/2)

目录

1.船坞改造:4个临时船坞+1个总装平台

?将c3、d5、E2、F7四个废弃泊位改造为“模块化建造船坞”,每个船坞配备独立的起重设备(最大起重量500吨)、焊接机器人与检测仪器;

?在b7泊位旁扩建“总装平台”,面积约5000平方米,配备10台高精度定位设备(误差≤1毫米),确保模块拼接时的精准度。

“改造难点在于起重设备的承重能力。”老周带领团队拆解了3艘废弃货运舰的引擎,将其改造为临时起重机的动力单元,“现在每个船坞的起重机都能吊起800吨的重物,完全满足引擎模块的吊装需求。”

2.标准化管理:“模块身份证”与全程追溯

?为每个模块赋予唯一的“电子身份证”,记录建造过程中的所有参数(材料批次、焊接记录、测试数据),可通过扫码实时查询;

?建立“模块质量追溯系统”,每个工序都需双人签字确认,关键环节(如星晶焊接、接口密封)必须经过3次检测,确保零缺陷。

小林负责管理质量追溯系统,她在每个模块的关键位置粘贴了“智能标签”:“这些标签能记录模块的温度、湿度与振动数据,一旦环境超出安全范围,会立即发出警报,避免因环境因素影响建造质量。”

三、模块化建造的优势:效率、灵活与风险可控

随着各模块陆续开工,模块化策略的优势逐渐显现:

1.效率提升:并行推进,缩短周期

引擎模块与武器模块的建造已率先启动,老周的团队在c3船坞安装推进器的同时,莉娜的小组正在d5船坞调试电磁速射炮,两者互不干扰。按计划,当能源核心模块完成时,前两个模块已进入测试阶段,总周期能比传统方式缩短2\/3。

2.灵活调整:局部优化,不影响全局

在武器模块的初期测试中,团队发现灵能鱼雷的制导精度未达预期。若采用传统建造方式,需拆除已安装的部分结构才能修改,而模块化设计只需在武器模块内部调整制导芯片,其他模块的建造不受任何影响,仅用3天就解决了问题。

3.风险隔离:单一模块故障,整体进度不受阻

居住模块在铺设电路时,曾因导线老化出现短路。由于模块独立供电,故障仅局限在居住模块内部,团队在更换导线的同时,其他模块仍正常推进,未对整体进度造成延误。

“这就是模块化建造的魅力。”雷诺站在总装平台上,看着远处船坞内忙碌的身影,语气中满是感慨,“它让宏大的工程变得可控,让每个人都能清晰看到自己的工作如何推动整体目标,这种‘看得见的进步’,比任何激励都更能凝聚人心。”

当夕阳的余晖洒在“先锋号”的船坞上,6个模块的建造已初见雏形——引擎模块的推进器叶片在灯光下泛着金属光泽,武器模块的灵能主炮炮管已安装完毕,能源核心模块的外壳正在进行最后的密封处理。团队成员们穿梭在各个船坞之间,脸上虽带着疲惫,却洋溢着前所未有的激动——他们知道,“奇美拉”级不再是图纸上的幻想,而是正在手中逐渐成型的“钢铁守护者”。

“之前总担心这么宏大的工程会中途夭折,现在看到每个模块都在按计划推进,终于能松一口气了。”小林坐在居住模块的临时休息区,手中捧着刚打印出的进度报告,眼中满是期待,“等‘奇美拉’建成,我们就能离开这片小行星带,去寻找其他幸存者,再也不用每天提心吊胆地躲避追猎者了。”

星璃的灵能能隐约感知到各个模块中蕴含的能量,它们像一颗颗跳动的心脏,在独立的船坞中积蓄力量,等待着总装时汇聚成一股强大的洪流:“每个模块都是‘奇美拉’的一部分,就像我们每个人都是团队的一部分。只有每个部分都足够强大,才能组成真正坚不可摧的整体。”

夜幕降临,船坞内的灯光依旧明亮。起重机的轰鸣声、焊接机器人的滋滋声、团队成员的讨论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首充满希望的乐章。“奇美拉”级的模块化建造已步入正轨,6个大型模块就像6条并行的河流,正朝着“总装”的海洋奔涌而去。当它们最终汇聚时,一艘融合了人类智慧与艾塔尼科技的强大战舰,将在这片星域中苏醒,开启属于人类的反击之路。

团队成员们站在总装平台上,望着远处忙碌的船坞,心中充满了激动与自豪。这不仅是一次建造方式的革新,更是一次对“不可能”的挑战。他们用模块化的策略,将宏大的梦想拆解为可实现的步骤,用双手与智慧,一点点搭建起对抗追猎者的希望。未来的路或许依旧艰难,但只要保持这份势头,“奇美拉”级的诞生,将不再遥远。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