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意识验证(1/2)
筹备“终极证明”的日子,充满了山雨欲来的紧绷与精益求精的严谨。团队仿佛一架精密仪器上的各个齿轮,为了同一个目标高速而沉默地运转着。陆医生和孙博士负责协调最顶尖的神经科学团队和设备;温教授与心理学家们设计验证流程,确保其科学性与公正性;苏雨和陈浩负责对外沟通与后勤保障,筛选并邀请包括反对派代表在内的多方权威见证人;姚建邦和陈静则用他们全部的信念,默默支持着儿子和木曲儿。张大师虽不直接参与科学环节,却以其独特的方式,为整个空间调和着一种利于心神安定、能量澄澈的氛围。
验证地点选在了医院一间经过特殊改造、具备最高级别电磁屏蔽和生命维持系统的多功能实验室。这里与其说是病房,更像是一个前沿科技的指挥中心。墙壁上布满了巨大的显示屏,连接着高密度脑电(EEG)、功能性近红外光谱(fNIRS)、以及一台国内仅有的、能够进行毫秒级动态追踪的磁脑图(EG)设备。这些仪器将如同最敏锐的猎手,捕捉姚浏大脑在特定刺激下产生的每一丝电生理和血流动力学的微妙变化。
实验室中央,放置着一把符合人体工学的特殊座椅,姚浏将坐在上面。木曲儿的位置在他侧前方,一个既能让他清晰看到,又不直接阻挡仪器探测的角度。他们的手无法相握,但目光可以交汇。
见证席上,坐着十几位神情严肃的专家。有德高望重的神经科学家、意识研究领域的权威、资深的精神科医生、甚至包括两位由反对派方面指认的、以批判性思维着称的科学评论家。他们的存在,既是为了监督,也是为了确保结果的公信力。空气凝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只有仪器运行发出的极低嗡鸣声,提醒着人们这里正在进行着一场关乎“存在”的审判。
姚浏穿着简单的病号服,坐在椅子上。他没有看那些复杂的仪器,也没有环顾四周的专家,他的目光,自始至终,都平静地落在木曲儿身上。那目光里,没有表演,没有紧张,只有一种深沉的、历经万水千山后的信任与温柔。木曲儿也回望着他,她的双手在膝上交握,指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但她的眼神同样坚定,充满了无需言说的鼓励。
孙博士作为主负责人,站在控制台前,用清晰而冷静的声音向所有见证人解释验证流程:
“诸位,今天的验证,核心在于证明姚浏先生意识的连续性。我们将重现几个关键场景,这些场景根据木曲儿女士的详细记录,分别对应姚浏先生意外前(作为人)、昏迷期间(作为被记录的魂魄能量体)、以及苏醒后(作为整合后的人)的不同阶段。我们将重点监测姚浏先生大脑在接触到这些场景信息时,其神经活动模式与对应时期记录的能量波动数据的匹配度,尤其是那些被认为属于‘魂魄时期’的独特感知模式。”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见证席,“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在姚浏先生昏迷期间,我们通过特殊能量监测装置(这是对张大师方法的一种科学化转译),偶然记录下了一些与常规脑电不同的、稳定的能量波动模式,并与其特定状态(如情绪波动、能量显形尝试)进行了关联标记。这些数据,将与今天的实时脑部活动进行比对。”
首先呈现的,是基线场景。屏幕上播放了一段五年前,姚浏和木曲儿在蓝月湖畔野餐的温馨视频(意外发生前)。阳光、湖水、笑声。EG和EEG屏幕上,姚浏的大脑活动显示出对熟悉场景的正常记忆激活模式,主要集中在海马体、内侧颞叶等区域。数据平稳,符合预期。这建立了基准。
接着,是第一个关键验证点——魂魄时期初期,镜面沟通。
实验室灯光调暗,屏幕上不再播放视频,而是呈现出一段由木曲儿根据记忆描述、由计算机模拟生成的画面:一个昏暗的浴室,镜面上缓缓凝结出模糊的水汽,隐约构成“我在”的字样。同时,耳机里播放着木曲儿当时录下的、带着颤抖和难以置信的喃喃自语:“是……是你吗?姚浏?”
就在画面和声音输入的瞬间!
嗡——!
EG屏幕上,代表姚浏大脑活动的信号,突然在几个特定的、与视觉处理和空间感知无关的脑区(主要是与自我意识、情感和某种内部注意相关的默认模式网络区域),爆发出了一组极其独特且高同步的振荡模式!这组模式,与之前记录的、标记为“魂魄尝试显形沟通”时期的能量波动数据,匹配度高达92%!
与此同时,姚浏的呼吸微微屏住,眼神变得异常专注,仿佛在努力“倾听”或“感受”着什么,手指无意识地在扶手上轻轻敲击着一个特定的、缓慢的节奏——那节奏,竟与当初灯光闪烁回应木曲儿的频率隐隐吻合!
一位反对派评论家皱起了眉头,在本子上快速记录着。
第二个验证点,是恶灵袭击,险遭坠楼。
模拟场景切换到夜晚的窗口,视角飘忽,带着一种非人的抽离感,楼下黑影憧憧,气氛压抑。木曲儿的声音带着惊恐响起。几乎在场景切换的同一毫秒,姚浏的脑部活动再次剧变!一股强烈的、与恐惧、愤怒和保护欲相关的神经信号在杏仁核、前额叶皮层猛烈爆发,其模式与记录的“魂魄能量爆发保护”数据高度吻合!更令人震惊的是,他的心率瞬间飙升,皮肤电导率急剧变化,这种强烈的生理反应,与他此刻平静坐在椅子上的身体状态形成了鲜明对比,仿佛他的神经系统的某一部分,仍停留在那个惊险的夜晚,进行着本能的防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