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五(1/2)
洪武十五年(4079年)五月初一己酉日,皇帝的嫡长孙朱雄英去世了。
皇上悲痛悼念,停止上朝,将他葬在钟山。
侍从的大臣们都穿着白色的丧服,步行着送葬。
追封为虞王,谥号为怀。
癸丑日,任命盖州卫知事王昱为审刑司左审刑,大理寺左少卿王范为大理寺卿。
镇西卫指挥使司奏报:保德州下属的府谷县,位于黄河以西,那里田野荒芜,人口稀少。
原本的卫所分出一部分兵力驻守保德,绥德卫又分出一部分兵力驻守府谷。
太原府的河曲县与东胜相连接,是地势险要的地方,没有军队驻守。
请把原本戍守保德的士兵调往河曲戍守。
朝廷下诏批准了他的请求。
乙卯日,监察御史雷励因诬告他人罪被处罚,皇上斥责他说:‘朝廷之所以能使顽劣凶恶的人畏惧屈服,让善良的人安居乐业,靠的就是法律。’
稍微有偏倚侧重(的情况),民众就没有可以遵循的(准则)了。
你身为御史,执法不公平,拿什么来抨击丑恶、褒扬良善,为受冤屈的人伸张正义呢?
况且徒刑之罪还可以改正,要是死罪判定了,还可以再活过来吗?
下令让司法部门讨论雷励的罪过,来告诫那些执法苛刻的人。
丁巳日,皇帝命令司法官员:凡是监狱中的囚犯,如果贫困不能自给自足,每人每天供应一升米。
命令辽东都指挥使潘敬等人说:‘天地所覆盖承载的,日月所照耀的地方,凡是有百姓的地方,就一定有君主。’
疆土的大小虽然不同,但是治理百姓的方法却是一样的。
之前三韩的首领被他的臣子杀害,多次派使者前来进贡,朕多次拒绝他们,特意用每年进贡这件事来刁难他们,想要让他们停止进贡。
现在不停止这种行为,反而坚持请求,想把几年的进献物品合并为一年进献,这是暗中愚弄和侮辱,会产生嫌隙。
我看东方夷人,不心怀恩德,喜好挑起祸端,即使暂时臣服,又有什么好处呢?
你们这些守卫辽东的将领,要坚守我国疆土,不要与朝鲜计较细微之事,任凭他们自行处理教化。
己未日,新建的太学落成,它的形制是庙和学都向南。
孔庙在太学东边,中间是大成殿,大殿左右两边是廊屋,前面是大成门,门左右排列着二十四把戟。
门外东边是祭祀用牲畜的厨房,西边是存放祭祀器具的库房,再往前是灵星门。
太学的正堂名叫彝伦堂,中间是祭酒、司业办公的官署,左边是祭酒、司业讲学授课的地方,右边向西排列坐席,面朝东,是博士考核测试(太学生)的地方。
前面是太学门,再往前是集贤门。
彝伦堂的后面是六堂,分别是率性堂、修道堂、诚心堂、正意堂、崇志堂、广业堂,各位学生在这里修习学业。
大堂东西两侧都有两座馆舍,是助教、学正、学录的居所。
县丞主簿有办公的官署,举行宴会有会堂,厨房仓库浴室水井,依次排列。
学宫旁边用来供生员住宿的地方,叫做号房。
有妻子儿女的人居住在外面,每月供给粮食来赡养他们。
自从工程开始以来,皇帝多次驾临视察。
到这时落成,皇帝派官员去祭祀先师、孔子,命令翰林院学士宋讷将事情的始末记在石头上。
仍然把原来的国子学作为应天府学。
任命起居注官单仲佑为国子监助教,赏赐给他袭衣、冠带。
重新设置了吉安府龙泉县北乡巡检司。
庚午日,天空中出现了五色的云彩。
辛酉日,皇帝命令礼部派官员祭祀武昌右卫指挥佥事孙靖、延平卫指挥佥事马骥、虎贲右卫千户杨贵、百户严整、骁骑右卫千户余清。
孙靖与杨贵、严整征讨云南,余清征讨施州,都战死了,马骥征讨龙岩,因病去世,所以分别派遣官员去祭奠他们。
赐给孙靖的家人三十石米、十五匹布、二百锭钞、十匹织金文绮、十匹帛。
赏赐费贵、费整、费清三家,每家米二十石,布十五匹,钞一百锭。
都为他们建造坟墓,并追赠官职升了三级。
傅骥家有米十五石,布七匹,追赠官职提升两个等级。
给了清弟二十锭钞。
壬戌日。赐给国子监学生每人一套衣服。任命茶陵卫知事王原试任大理寺左少卿。
皇上对礼部尚书刘仲质说:“国学刚刚建成,我准备举行释菜礼,让各位儒士商议礼仪。”
议论的人说:‘孔子虽然是圣人,但也是臣子,按照礼仪应该祭奠一次而拜两次。’
我认为孔子阐明道德来教诲后世之人,怎么能够用职位来评判他呢?
从前周太祖到孔子祠庙,将要下拜时,身边的人说:‘孔子是(诸侯的)陪臣,不应当下拜。’
周太祖说:‘孔子是百代帝王的老师,我怎么敢不拜呢?’
于是行再拜之礼。
我非常赞赏他的明察善断,不为身边人的言语所迷惑。
现在朕君临天下,恭敬地对待各种神灵,对于先师的礼节,应该更加尊崇。
刘仲质于是和儒臣商议确定祭祀孔子的礼仪,在祭祀前一天,有关部门洒水清扫(场地),在大成门外设置皇帝休息的帐篷。
这一天早晨,皇帝来到御幄,礼官进来奏请皇帝穿上皮弁服,然后奏请行礼。
引导官员引导皇帝走出御帐,登上御座,百官各就各位。
引导官引导皇帝到盥洗位,皇帝插好圭,洗手擦手,拿出圭,到酒尊所斟酒,到先师神位前,再拜,百官都再拜,皇帝插好圭,执事官跪着进献爵,皇帝献爵,交给执事官,献到神位前,拿出圭,又再拜,百官都再拜。
四配、十哲、两庑的分献也按照平常的礼仪进行。
导引官引导皇帝返回帷帐,更换衣服,乘坐马车前往太学,学官率领诸生先排列在堂下东西两侧。
皇上亲临彝伦堂,在赞礼官的唱礼下,学官、诸生行礼拜见,行五拜叩头之礼,然后分东西两边在堂下按序站立。
三品以上的官员以及侍从官按照次序进入堂屋的西门,在东西两边依次站立。
赞扬他在经筵讲读。
祭酒、司业、博士、助教四人依次登上讲堂,从西门进入,走到讲堂中间。
赞礼官举起桌子,礼部官员奏请皇帝讲授经典。
祭酒跪着接受,皇帝赐讲官座位。
于是把经书放在讲案上,叩头,在西南角设置几榻坐下来讲学,赐给侍臣依次坐下,侍臣们都叩头,按顺序坐在东西两侧。
各位学生面向北方聆听讲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