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资本运作实录:案例一完整版(1/2)
环球金融中心五十八层的交易室内,韩风的目光聚焦在“华科精密”的股价走势图上。这家以高端工业轴承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近三年来股价持续低迷,始终在八元至十元间徘徊。时值二零二四年末,制造业板块受宏观经济影响备受冷落,而华科精密看似平淡的财务数据背后,却隐藏着韩风团队洞察已久的资本运作契机。
“华科精密的核心问题在于市场对其转型潜力的误判。”赵浙远将一份尽调报告递给韩风,“该公司三年前收购的子公司‘睿翼自动化’,已在国内机器人减速器领域实现技术突破,其产品精度达到国际标准,且成本比进口产品低百分之三十。但这部分价值被其传统业务拖累,完全未被市场认知。”
沈韵补充了关键信息:“更棘手的是,公司实际控制人因其他产业债务问题,所持股份的质押率已逼近百分之七十,且有一笔五亿元的质押贷款将于三个月后到期。当地国资股东因战略调整,也计划通过公开征集方式转让其持有的百分之十股份。若这两股力量同时抛售,股价将面临崩塌风险。”
韩风指尖轻敲桌面,脑海中快速勾勒出操作轮廓。华科精密的现状——技术价值被掩盖、股东层存在流动性危机、市场预期极度悲观,正是资本介入的最佳时机。团队将该项目命名为“磐石计划”,制定了“价值重塑+股权运作”的双轮驱动策略。
“传统制造业的资本运作,关键在于破解‘技术隐形’与‘股东困境’的双重难题。”韩风在项目启动会上强调,“我们的任务不仅是发现价值,更要通过资本纽带重构股东结构,为技术价值释放铺平道路。”
---
第一阶段:暗流涌动——底仓构建与股东博弈
建仓阶段,韩风团队采取了“逆周期布局”策略。通过四十个关联账户,在四个月内分批买入华科精密股票,将持仓比例稳步提升至百分之九点八,平均成本控制在八点六元。整个过程如春雨润物,未惊动市场敏感的神经。
与此同时,团队启动了紧密的股东沟通。韩风亲自拜访了华科精密的实际控制人张立雄,这位年过六旬的企业家正深陷其他产业的债务泥潭。“张总,睿翼自动化的技术价值一旦释放,完全能支撑公司市值翻倍。但当前股价连质押平仓线都难以维持”,韩风直言不讳,“我们愿意提供战略支持,但需要您配合稳定股权结构。”
经过三轮谈判,双方达成默契:张立雄承诺在贷款到期前不主动减持,并支持公司释放技术利好;韩风团队则通过二级市场操作稳定股价,并协助引入战略投资者承接国资股权。
与此同时,沈韵团队与当地国资部门展开了接洽。借助“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政策东风,他们提出“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优化上市公司治理”的方案,这与国资方“提升资产证券化效率”的目标不谋而合。
---
第二阶段:价值重塑——技术叙事与政策赋能
一月末,韩风团队启动了价值重塑工程。他们邀请了一位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专家委员会的成员,撰写了一篇关于“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国产替代”的深度分析。文章指出,随着工业机器人密度提升,精密减速器市场规模将在三年内突破五百亿元,而国内企业因技术突破有望获得百分之四十份额。这篇发表在权威产业期刊的文章,为后续的价值释放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月,团队借助合作的券商研究所,发布了《华科精密:被低估的机器人核心部件隐形冠军》深度报告。报告首次对睿翼自动化的技术细节与市场潜力进行了量化分析,预测该业务线有望在两年内贡献百分之五十的营收增长。
更精妙的是,韩风团队策划了一场“智能制造产业生态大会”,邀请机器人整机厂商、行业协会与投资机构参与。会上,睿翼自动化与国内某知名机器人企业签署了战略合作备忘录,虽然金额不大,但为市场提供了技术认可的关键证据。
“价值重塑需要产业生态的背书”,沈韵在监测市场反馈后指出,“单纯的研究报告不足以扭转市场偏见,必须让产业伙伴为我们发声。”
---
第三阶段:股权重构——战略引资与质押化解
三月,华科精密股价悄然突破十二元。这时,项目进入最关键的股权重构阶段。当地国资股东正式发布公开征集转让公告,要求受让方“具备高端装备产业背景,能够赋能上市公司发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