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股市悟道:十年投资路 > 第288章 资本运作实录:案例二完整版

第288章 资本运作实录:案例二完整版(1/2)

目录

环球金融中心五十八层的交易室内,韩风的目光落在东华化工的股价走势图上。这家以基础化工原料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近五年来股价持续在六至八元区间震荡,仿佛一潭死水。时值二零二五年初,传统化工行业面临环保升级与产能过剩的双重压力,而东华化工看似平庸的财报背后,却蕴藏着韩风团队窥见已久的资本运作机遇。

东华化工的价值重构空间巨大。赵浙远将一份行业分析报告铺展在会议桌上,该公司控股的子公司新科材料在三年前开始布局特种工程塑料,现已建成国内首条聚醚醚酮连续化生产线,产品性能达到国际标准。但由于公司整体被市场归类为传统化工企业,这部分高附加值业务完全未被定价。

沈韵补充了关键细节:更关键的是,公司第二大股东省国资公司因战略调整,计划退出非主业投资。而实际控制人李氏家族内部出现分歧,部分年轻一代希望引入战略投资者推动转型。这种股东结构的微妙变化,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运作窗口。

韩风指尖轻叩桌面,脑海中快速构建着操作框架。东华化工的现状犹如一块璞玉——技术储备领先却被市场忽视,股东结构面临重组契机,行业处于周期底部。团队将该项目命名为涅盘计划,制定了产业重构+资本赋能的双重策略。

传统行业转型的资本运作,关键在于打破市场固有认知,同时化解股东结构的内在矛盾。韩风在项目启动会上强调,我们不仅要展示技术价值,更要通过资本纽带重塑公司治理,为产业升级铺平道路。

---

第一阶段:潜行布局——底仓建立与股东协调

建仓阶段,韩风团队采取了分批潜入的策略。通过三十五个关联账户,在五个月内渐进式买入东华化工股票,将持仓比例提升至百分之八点五,平均成本控制在七点二元。整个过程如溪流汇海,未引起市场关注。

与此同时,团队启动了深入的股东沟通。韩风亲自会见了东华化工董事长李建明,这位执掌企业二十年的老化工专家正面临家族内部对转型速度的分歧。李总,新科材料的技术突破能让东华化工跃升为新材料平台企业,但市场仍然用化工股的估值标准看待我们。韩风直指核心,我们需要统一股东意志,才能释放公司价值。

经过多轮磋商,双方达成共识:李氏家族支持公司释放新材料业务的利好,并在适当时机引入战略投资者;韩风团队则通过资本运作提升公司估值,并协助优化股东结构。

与此同时,沈韵团队与省国资公司展开了接洽。借助国企聚焦主业的政策导向,他们提出了通过引入产业资本实现国有资本有序退出的方案,这与国资方提升资产配置效率的目标高度契合。

---

第二阶段:价值重构——技术叙事与产业认证

二月,韩风团队启动了价值重构工程。他们邀请了一位新材料领域的院士专家,撰写了一篇关于特种工程塑料国产替代机遇的深度分析。文章指出,随着航空航天、医疗器械等领域对高性能材料需求增长,聚醚醚酮等特种工程塑料市场规模将在五年内突破三百亿元。这篇发表在权威期刊的文章,为后续的价值释放奠定了专业基础。

三月,团队联合知名券商研究所发布了《东华化工:被低估的新材料隐形冠军》深度报告。报告首次对新科材料的技术路线与市场前景进行了系统分析,预测该业务有望在三年内贡献百分之六十的毛利增长。

更精妙的是,韩风团队策划了一场新材料产业应用研讨会,邀请航空航天、医疗器械等领域的终端用户参与。会上,新科材料与某医疗器械上市公司签署了联合开发协议,虽然金额不大,但为市场提供了产品认证的关键证据。

技术价值的市场认可需要产业链的背书。沈韵在监测市场反馈后指出,我们必须让下游应用企业为我们证言,才能打破市场的固有认知。

---

第三阶段:股权优化——战略引资与治理升级

四月,东华化工股价温和上涨至九元。项目进入关键的股权优化阶段。省国资公司正式启动股权转让程序,要求受让方具备新材料产业背景,能够赋能上市公司发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