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天幕:对!我爹洪武三十五年传位 > 第296章 古仁人之心

第296章 古仁人之心(2/2)

目录

像安史之乱时封常清就属于刚进入叙功任职期,哥舒翰属于一边养病一边完成了叙功任职期,即将重返河陇继续为官。

高仙芝则是败军于波斯,罢免节使回长安领黑锅,属于在长安“养老”,等待如哥舒翰一样重获起复机会。

而王忠嗣这种开唐以来未有之者,如此盛大的战绩一旦卸甲回长安,不给个宰相当当属实说不过去。

封常清都能捞到个御史大夫,他的前辈李靖等人可都是宰相。

也正因为如此,权倾朝野的宰相李林甫对王忠嗣的态度就十分敌视。」

天幕前各朝时空的先辈们敏锐的感知到解说的语气一转,伴随着奸臣李林甫的出场,唐朝之前的古人们已经开始摇头叹息。

“唐朝的霍去病没有死在天命里,要亡在昏君手上了吗?”

画面中视频继续播放,解说声娓娓道来。

「李林甫向唐玄宗提出一个政策:逐渐以胡将替换汉将,胡代汉足可解天下节度使日益坐大之问题。」

唐玄宗听了后,深以为然的采用了这个方法。

他认为,胡人是最好掌控的,就算卸任之后在长安城里也翻不起风浪。

虽然李林甫只是想单纯的分王忠嗣的四镇之权,这也是他为什么和安禄山走到了一起,并多次帮安禄山创造和皇帝亲近的机会,一手庇佑其直河北节度的原因。

石堡城,地处湟水河与青海湖地区的交通要冲,是当时唐朝河陇与吐蕃的交战区,此城乃河西重镇,意义非凡。

王忠嗣崛起之后,长安就发出了诏令让他强占该城,王忠嗣却上书给皇帝说:时机未到,不可进攻。

这让李隆基十分不开心。

天宝六年,公元747年,董延光献计请求攻占石堡城,唐玄宗下诏命令王忠嗣分兵接应他。

王忠嗣勉强服从,董延光不高兴。

随后大军的进展正如王忠嗣此前的判断一样,由于石堡城的易守难攻导致董延光出师不利。

事已至此,董延光却上奏说是王忠嗣延缓出兵,因此导致战事无功,他私下有拥兵自重的想法。

在此之间,还发生了一件佐证王忠嗣品德的小插曲。

时任河西兵马使李光弼听说王忠嗣很不乐意出征后,连忙跑过来敦煌对老上司进行苦口婆心的劝诫:

“向者大夫以士卒为心,有拒董延光之色,虽曰受诏,实夺其谋。何者?大夫以数万众付之,而不悬重赏,则何以贾三军之勇乎?大夫财帛盈库,何惜数万段之赏以杜其谗口乎!彼如不捷,归罪于大夫矣。”

意思就是:

老大,我知道你很不爽,知道此战乃必输之局,但是没办法,你得配合人家演好这场戏啊!反正您不缺钱,声名更不缺,为什么不把钱财提前用来贿赂长安官员,战后可以逃避谗言之口。

然后将自己的珍藏提前赏赐给部下将领,让他们打出风采和勇气。

两者配合之下,就算战败了,陛下也挑不出你的理,相反还会为你升官。

「可以说,李光弼为王忠嗣考虑的十分周到,避免了未能发生的战败事后清算,也让老王名利双收。」

而王忠嗣却义正言辞道:

“平生始望,岂及贵乎?”

“忠嗣岂以数万人之命易一官哉?”

我不能用手下数万人的性命来儿戏,每一个士卒都是我大唐的好儿郎,将来陛下要是追责,我无非失去显贵的节度使,回到长安继续当个宫廷进军罢了。

你关心我的心意我收到了,但是,光弼,这群儿郎跟着我卖命,忠嗣断没有违心负天下的道理!

「李光弼大受震撼,失神回道:“此古仁人之心也,非光弼所及也!”」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