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今儿谁先闻到了糊味(1/2)
年关将至,一场罕见的寒潮席卷了整座城市。
气温骤降,滴水成冰,但遍布城市脉络的共炊点却让这严冬显得不那么难熬。
物资储备前所未有的充足,秩序井然,甚至连西市那口大铁锅旁边,都堆起了小山似的过冬煤块。
一切都好得像一个不真实的梦。
司空玥却在这片虚假的暖意中,嗅到了一丝不对劲的冰冷气息。
最初的报告来自几个偏远的、由“找锅游戏”新纳入的站点。
零星的几句抱怨,夹杂在感激的话语中,微弱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最近的米好像有点不对劲”“煮不烂,跟吃沙子似的”“孩子们吃两口就说肚子胀”。
起初,她以为是新站点储存不当或是煮法有误。
但很快,类似的反馈如同水面下的暗流,从城东到城北,从核心共炊点到边缘小灶,悄无声息地蔓延开来。
她亲自去了离安宁局最近的一个共餐点,那里正排着长队领取午饭。
她没有惊动任何人,只是像个普通的幸存者一样,领了一份白米饭。
米饭颗粒分明,看上去并无异样,但入口的瞬间,她就明白了。
没有米香。
米粒坚硬如砂,咀嚼起来带着一种令人不适的韧性,像是掺了某种胶质。
咽下去后,胃里有一种虚假的饱腹感,沉甸甸的,却带不来丝毫热量与慰藉。
这不是食物,这只是填充物。
当晚,安宁局内部实验室的检测报告证实了她的猜测。
大米里被掺入了超过百分之六十的工业变性淀粉——一种廉价的、几乎无法被人体吸收的填充剂。
长期食用,不会立刻致死,但会像温水煮蛙一样,缓慢地导致大面积的营养不良,直至身体机能彻底崩溃。
追查来源的过程顺利得可怕。
所有劣质大米,都指向同一个源头——由安宁局后勤部统一采购、以“年终应急储备”名义分发下去的“应急粮包”。
每一袋的包装、批号、入库记录都天衣无缝,完美合规。
这是一场不见血的谋杀,以官方的名义,精准地投喂给这座城市最脆弱的胃。
她拿着报告,准备上报最高层,却在走廊里被一个意想不到的人拦住了。
是后勤部一个沉默寡言的档案管理员,一个她只在会议上见过几面的中年男人。
男人将她拉到无人的楼梯间,声音压得极低,带着一丝绝望的颤抖:“司空顾问,别查了。这不是疏忽,是故意的。”
“为什么?”司空玥的声音冷得像手术刀。
“他们……他们要的不是饿死人,”男人恐惧地环顾四周,仿佛墙壁里有无数双眼睛,“他们是要让你们自己怀疑,自己是不是连一顿饭都做不好了。”
这句话像一根冰锥,刺穿了司空玥所有的愤怒与疑惑,直抵那最阴冷的内核。
她没有再去找高层,而是换上了一身不起眼的旧衣服,再次走进了那些升腾着虚假热气的共炊点。
她听着人们的交谈,观察着他们的神情。
令她心头发凉的是,几乎没有人抱怨。
“有的吃就不错了,还挑什么。”一个老人用没牙的嘴费力地嚼着饭。
“是啊,总比没的强。”旁边的人附和着,脸上带着一种认命的麻木。
更让她如坠冰窖的,是一个年轻人的笑谈:“嘿,你们别说,这硬邦邦的口感,怎么有点像陈师傅最早那会儿送来的糊面?那时候能吃上一口,就跟过年似的。”
一瞬间,司空玥遍体生寒。
原来如此。
他们甚至利用了人们对苦难的记忆,利用了对陈三皮最朴素的怀念。
当劣质的食物与“奋斗”“坚韧”的过往划上等号,苦难本身就被悄然美化,麻木就成了理所当然。
人们正在失去对“好”与“坏”的判断力,他们正在忘记一碗真正的米饭应该是什么味道。
当晚,司空玥回到空无一人的文物修复室。
她没有开灯,只是在黑暗中取出了那片贴身收藏的铝锅碎片。
她从一个共炊点带回了一碗未动过的米饭,将其放在碎片旁边。
“你当年拼了命护住的那一袋米,”她对着冰冷的金属碎片,声音轻得像叹息,“就是为了让大家今天吃这个吗?”
没有回应。
死寂的黑暗中,只有她自己的呼吸声。
她等了很久,久到那碗饭已经彻底冰凉。
就在她快要放弃的时候,那片铝锅碎片忽然传来一阵极其微弱的热度。
她凑近看去,只见碎片底部,不知何时凝结出的一小滩水汽上,缓缓浮现出两个扭曲的、仿佛用尽全身力气才写出的水字。
换……锅……
司空玥的心脏猛地一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