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禁睡区 > 第273章 它甚至算不上一个容器。

第273章 它甚至算不上一个容器。(2/2)

目录

可当他们挖开沙土,准备重建时,却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土灶原址下方的沙层被吹开,露出了一片巨大而古老的丹霞岩层。

岩石表面历经千万年风化的天然裂纹,纵横交错,竟构成了一个无比清晰、也无比完整的“吹火灶纹”图案,仿佛大地自身的脉络。

周正颤抖着跪倒在地,他拿出最后一管珍藏的“记忆液”,将其沿着那天然的纹路缓缓倒入。

他没有念诵任何复杂的咒文,只是低声哼唱起一首祖母教给他的、关于“分豆子”的童谣。

当最后一个音节落下,整片大地传来一阵低沉的震颤,仿佛地下深处,有万千座沉睡的灶膛在同一时刻被点燃。

七天后,这条运输线上相隔数百公里的三个绿洲村落,几乎同时报告了不可思议的异象——绿洲中心的古井,井水不再冰凉刺骨,而是变得四季温润。

村民们发现,用这井水淘米,无需加热,只需静置片刻,便能煮成一锅熟度刚好的米饭。

村里最年长的老人拄着拐杖,尝了一口井水,浑浊的眼睛里流下泪来:“这是地火……是百年前,咱们那些逃荒饿死的先人埋过的地方,他们的火,一直没走远。”

安宁管理总局,最高安全级别的会议室里,气氛压抑得像要凝固。

一份紧急草案被投放在中央的全息屏幕上,标题触目惊心——《关于立法禁止一切非标准炊事行为的紧急预案》。

然而,草案的墨迹尚未干透,公示程序还未启动,来自全国各地的异常报告就如雪片般淹没了总局的服务器。

“饭盒自热”事件,正在毫无征兆地大规模爆发。

课间休息的学生打开妈妈准备的饭盒,发现里面的饭菜滚烫,仿佛刚刚出锅;建筑工地上,工人们午休时掀开饭盒盖,里面的汤面甚至还在咕嘟咕嘟地冒着热气;就连医院里那些严格控制温度的营养餐,也开始出现无法解释的恒温现象。

技术部门的分析报告很快出炉,所有发生“自热”现象的人群,都有一个惊人的共同点——他们的祖辈,无一例外,全都有过在极端饥荒年代挣扎求生的记录。

一名与会的高级官员,在看到这份报告后勃然大怒,他猛地一拍桌子,下令动用一切技术手段屏蔽、销毁所有相关数据,并定性为“大规模认知污染事件”。

当天晚上,他疲惫地回到家。

他那只有七岁的孙女,却像个小大人一样,小心翼翼地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粥,走到他面前,仰着脸说:“爷爷,你以前总给我讲,你小时候快饿死的时候,有个不认识的婆婆分了你半碗粥,你才活下来的。现在我长大了,也给你续上了。”

他看着孙女清澈的眼睛,又低头看着碗里那普普通通的白粥,那股熟悉的、源自米粒本身的温暖,正透过碗壁,源源不断地传到他早已冰冷麻木的手心。

他举起手,想去斥责,想去追问这碗粥的来历,可手臂却重如千钧。

最终,他只是沉默地看着那碗粥,终究没有动筷。

同一时间,林小树骑着他那辆破旧的电动车,抵达了城市边缘的一片工业废墟。

这里是他父亲当年出事的工棚所在地。

记忆中那个临时搭建的工棚早已荡然无存,只剩下一地锈蚀的钢筋和破碎的砖石。

那个曾经在雨夜里跳动着微光的生锈铁桶,也已经彻底坍塌,烂成一摊无法辨认的铁泥。

一切似乎都结束了。

林小树却异常平静。

他从背包里拿出一个崭新的一次性餐盒,这是他送外卖时最常用的那种。

他走到废墟中央,蹲下身,将餐盒放在地上,用随身携带的瓶装水淘了米,加满水。

然后,他从口袋里掏出几张已经作废的旧订单,用打火机点燃,垫在餐盒底下。

微弱的火苗舔舐着塑料餐盒的底部,留下一道黑色的灼痕,转瞬即灭。

风吹过,带来刺骨的寒意。

林小树

他看到,在餐盒底部被火苗燎过的地方,一滴乳白色的、如同浓稠米浆般的液体,缓缓渗了出来。

它没有滴落,而是像有生命一般,顺着地面上的一道泥土缝隙,蜿蜒着向前流淌。

林小树的心脏猛地一跳。

他扔掉手里的东西,几乎是扑了过去,顺着那道乳白色的痕迹,用双手疯狂地刨开脚下的泥土和碎石。

他的指甲在挖掘中翻裂,鲜血混入泥土,他却恍若未觉。

终于,在地下大约三十厘米的深处,他的指尖触到了一块温热、粗糙的平面。

他拨开最后的浮土,一块边缘残破的石板,暴露在清冷的月光下。

石板上,赫然刻着一个断裂的“吹火灶纹”。

而在灶纹的中央,一个天然形成的凹陷里,正积着半洼乳白色的米浆。

那米浆,正在没有火源的地下,微微沸腾。

林小树跪倒在那片冰冷的土地上,凝视着那石板上永不熄灭的微光,仿佛看到了无数双在黑暗中遥望的眼睛。

他伸出手,轻轻抚摸着那温热的石刻,喉咙干涩,用只有自己能听见的声音,轻声说:

“你们……一直在等吧?”

风从荒原的四面八方吹来,卷起地上的尘土。

回应他的,不是任何声音,而是从他脚下这片废墟的每一寸地缝里,升腾起的无数细小火星。

它们如萤火,如星尘,无声地飘向漆黑的夜空,微弱,却绵延不绝,仿佛要照亮整片绝望的荒原。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