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香政初立(2/2)
当翻到最后一页时,她的手指忽然一顿。
笔记残页中,竟夹着一张薄如蝉翼的泛黄纸张,上面用朱砂绘制的,是一份地契。
地址是:京城,北巷十七号。
地契旁,还有一行用极细的笔写下的小字:“藏典处,唯血启锁。”
藏典处!
沈流苏的心脏猛地一缩。
她清晰地记起,家族遭劫的前一夜,父亲曾将她和妹妹揽入怀中,沉声说过:“府中万卷香方,皆为示人之表。沈家真正的根,那部《沈氏香典》的真本,并不在此处。”
难道……就是这里?
她压下心中的狂澜,次日一早,便遣最可靠的阿念去暗中查探。
阿念傍晚时分回来,神色凝重:“流苏姐,查到了。那座宅子,十年前被一个自称姓‘袁’的老园丁低价租下,一住就是十年。此人从不与外人来往,也从不出门,吃穿用度全靠街坊代买。最奇怪的是,他那小小的院子里,一年四季,都密密麻麻地种满了白芷。”
白芷!
沈流苏的瞳孔骤然收紧。
白芷气味辛烈,是香道中用来掩盖和混淆其他香气的最佳材料之一。
此人分明是在用满院的白芷,来守护院中的某种东西!
她当机立断,换上一身粗布衣裳,扮作替人送药的香工妇人,亲自前往。
敲开北巷十七号的院门,一股浓烈的白芷气息扑面而来。
开门的是个身形佝偻的老人,满脸风霜,一双手上布满了被药材侵蚀和火焰灼烧的旧疤。
沈流苏称是受人之托来送药,老人并未怀疑,将她让进院内。
她眼角余光瞥见,老人正在灶上熬着一锅药,那搅动药汁的手法,起、落、悬、停,分明是沈家早已失传的“三沸定香法”!
她的心几乎要跳出胸膛。
她端着药碗上前,脚下故意一个踉跄,整碗汤药“哗啦”一声泼洒在地。
老人猛地回头,脸上满是惊痛之色,脱口而出:“慢些!这可是……‘凝魂引’的底方!就差最后一味药了!”
凝魂引!
那是《沈氏香典》中记载的、用以唤醒被深层香毒控制心智之人的秘方!
沈流苏心头巨震,面上却惶恐地连连赔罪,趁机告辞离去。
回程的路上,她坐在马车里,对阿念低声说了一句:“不是安神局的余党,是沈家的旧仆。他不是在制毒,他是在用十年时间,护着我沈家的书。”
她没有选择强行闯入。
当晚,她命阿念挑选了一批最上等的香材,连同那缺失的最后一味药,悄悄送到了北巷十七号的门口。
包裹里,只有一张字条:“若想续完《沈氏香典》,明日午时,百草苑碑前相见。”
第二日午时,百草苑那块刻着“以香愈人,以德济世”的石碑前,那个老园丁果然来了。
他看着眼前已然身居高位的沈流苏,浑浊的老泪瞬间涌出,双膝一软便要跪下。
沈流苏抢先一步扶住了他。
老人颤抖着,从自己层层包裹的怀中,掏出半卷被熏得焦黑、边缘破损的册子,声音哽咽:“小姐……老奴守了十年,就等你……就等你亲口说出这句话。”
那册子中记载的,正是破解当年操控周维钧等人的“迷迭引”深层控制的核心配伍!
更是沈家香道集大成的精髓所在!
深夜,御书房的灯火早已熄灭,民香院的烛光却依旧亮着。
沈流苏将新得的残卷与母亲的笔记小心翼翼地拼合在一起。
两部分的纸张材质、墨迹深浅,竟严丝合缝。
就在她为这失而复得的传承而心潮起伏时,指尖无意中触碰到拼接处的一块纸背,感觉有异样的凸起。
她心中一动,取来清水,用毛笔蘸着,在那处轻轻敷上一层薄薄的水雾。
随着水汽浸润,一行原本看不见的隐形墨迹,在烛火的映照下,缓缓浮现出来。
那是一行秀丽却笔力万钧的小字,是她母亲的笔迹——
“香政之祸,始于‘献香录’。”
《献香录》!
沈流苏的呼吸陡然一滞。
这个名字,如一道惊雷在她脑海中炸响。
那是先帝在位时钦定的一份贡香名录,录有三百六十种所谓的“御用香品”。
当年沈家覆灭,此录便被封存。
她一直以为那只是份普通的贡品单子,此刻才幡然醒悟,那三百六十种香,恐怕对应的,就是三百六十个被香奴体系暗中操控的朝臣!
那不是一份香录,那是一份长达数十年的,罪恶的索引!
而这份决定了无数人命运、隐藏着大晏王朝最深黑暗的《献香录》,如今,正作为前朝秘档,被完好地封存在内务府最深处的秘档阁中。
“啪嗒”一声,她手中的毛笔掉落在桌上,溅开一朵墨花。
沈流苏缓缓站起身,走到窗前,推开窗户,任由深夜的凉风吹拂着她滚烫的脸颊。
她吹熄了桌上的灯烛,整个房间瞬间陷入黑暗。
对着窗外那片沉沉的夜色,她用一种前所未有的、冷静到极点的声音,低声开口:
“阿念,备马,我们去抄自己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