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废柴才女靠种田香飘整个后宫 > 第141章 香不留灰

第141章 香不留灰(2/2)

目录

“你制定了《香律》,设立了醒鼻塔,创立了香纹码。”萧玦的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你用香,为整个大晏的权力,上了一道枷锁。可朕在想,若有一日,你也成了别人眼中的‘香师’,又该如何自证清白?”

这是一个帝王最直接的拷问,也是最深刻的试探。

沈流苏停下手中的动作,缓缓抬起头,唇角勾起一抹清浅的笑意,那笑容在烛火下显得格外从容:“那就留下更多证据,让更多人能闻得出真假,辨得明是非。”

她从案上另一叠文书中,抽出一份新拟的草案,递给萧玦。

“这是臣写的《香政监察法》,请陛下过目。”

萧玦接过,目光落在草案的第一条,瞳孔微微一缩。

——香政司首使,任期不得超过五年。

期满,须经大理寺、御史台、宗人府三司联审,考核其功过德行,方可续任。

若有逾矩滥权之举,三司可联名上奏,弹劾罢免。

他猛地抬头,看向沈流苏,眼神复杂难言。

他给了她一把足以颠覆朝局的刀,她却亲手为这把刀,打造了一个最坚固的刀鞘,并将鞘的钥匙,交给了她的监管者。

这个女人,她要的不是权力本身,而是一个靠规则运转,而非人心诡谲的世界。

“好。”萧玦只说了一个字,却比任何嘉奖都来得沉重,“朕,准了。”

与此同时,地宫一案的后续清查,仍在阿念的带领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他在一间被焚毁的香察密室中,从灰烬里翻出了一本烧得只剩半截的账册。

册子上的字迹大多已模糊不清,但在最后一页的角落,一个用特殊墨汁标记的暗账符号,让阿念的心猛地一跳。

他立刻将册子封存,飞奔至百草苑。

“首使大人,您看这个。”

沈流苏接过那残破的册页,当她的目光触及那个熟悉的印章印痕时,原本平静的眸光瞬间变得冰冷如霜。

那是前朝宰相——周家的府印!

原来,孙福安背后,还站着人。

原来,十年前沈家灭门,不仅仅是宫闱秘辛,更牵扯着前朝的党争!

血债,尚未还清。

她将那半本册子小心翼翼地锁入一个黑铁密匣,声音压得极低,仿佛是对着空气说话:“阿念,百草苑要扩园了。”

阿念一愣:“扩园?”

“嗯,”沈流苏的视线投向窗外,望向京城某个遥远的方向,那里曾是她的家,“新地块,就选在当年沈宅的旧址之上。”

她顿了顿,一字一句道:“我要在那里,建一座‘香史馆’。将所有被香气掩盖的真相,一件一件,陈列进去,供后人凭吊,供天下人审阅。”

春分,祭天。

太庙之内,庄严肃穆。

新制的“清明香”被送至祭台,首次在文武百官面前燃起。

与过往所有祭祀大典上浓郁厚重的熏香不同,这炉香点燃后,竟无烟无雾,唯有一缕清苦的、若有似无的梅香,丝丝缕缕地渗入每个人的鼻息。

那香气不霸道,不张扬,却像一把温柔的钥匙,悄无声息地打开了每个人尘封的记忆。

满朝文武肃立,再无人敢像以往那样闭目假寐,或是在宽大的朝服下打着手势,暗通款曲。

在这缕清冽的香气面前,任何杂念似乎都成了一种亵渎。

萧玦站在祭台前的最高阶,那缕梅香拂过他的鼻尖,他的身躯几不可察地微微一颤。

恍惚间,他仿佛回到了一个遥远的午后,母后还未被废黜,正抱着年幼的他,在开满腊梅的御花园里,低声哼唱着江南的小调。

那是他三十年来,第一次如此清晰地记得,自己曾经有过母亲,有过那样温暖的怀抱。

他下意识地侧目,隔着重重的人群与缭绕的空气,望向远处那个静立在角落的身影。

沈流苏一身素衣,风吹起她的裙角,衣袂飘飘,宛如随时会乘风而去。

她手中那串标志性的铜铃,在如此庄重的场合,依旧没有发出半点声响。

但他知道,他清晰地知道,从此以后,这大晏王朝的风里,都将有她的味道。

这一刻,朝堂上下,皇城内外,一片前所未有的清明与安宁。

看似风平浪静,海晏河清。

然而,所有人都忽略了,当一种新的秩序以雷霆万钧之势建立时,它所触动的,必然是旧秩序最顽固的根基。

那些在浓香与迷雾中活了一辈子的老臣们,如何能忍受这般无所遁形的“清明”?

暗流,已在看不见的深处悄然汇聚。

这缕香,是祭奠,是宣告,却也终将成为一封战书,递向那些尚在黑暗中蛰伏的旧日幽魂。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