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拜山仪式启征程(2/2)
“咚——”
低沉的鼓声如同闷雷,在黎明前的寂静中滚过,震得人心头一颤。
紧接着,鼓点由缓至急,如同渐渐加速的心跳,又像是远征者坚定的步伐。冷志军一边敲鼓,一边用低沉而清晰的声音,念诵起世代相传的“开山咒”,这咒语更像是一种与山林的对话和祷告:
“山神老爷在上,土地公公见证——”
“弟子冷志军,今日率众弟兄,进山取宝,互通有无。”
“不敢贪心,不敢妄为,守山规,敬山神!”
“求山神老爷,开路搭桥,驱狼逐豹,佑我弟兄,一路平安——”
“求得宝参,换取盐铁,养家糊口,不忘恩情——”
他的声音并不算洪亮,却带着一种奇异的穿透力和真诚,每一个字都像是敲在众人的心坎上。猎手们纷纷低下头,右手抚胸,跟着默念。乌娜吉也微微垂首,嘴唇轻轻翕动,用鄂温克的语言祈祷着。
鼓声和祷告声中,冷志军示意孟和上前。孟和肃容点燃那三根松木火把,跳动的火焰驱散了黎明前的黑暗,映照着每一张虔诚的脸。然后,冷志军将三杯烈酒,第一杯洒向天空,敬天;第二杯洒向地面,敬地;第三杯,他端起,自己仰头饮下一半,将剩余的一半递给身旁的孟和,孟和饮下后又递给下一位猎手……酒碗在众人手中传递,每个人都象征性地抿上一口,这叫“同心酒”,意味着此行同心同德,福祸与共。
仪式的高潮,是“问山”。冷志军停止击鼓,从祭坛上抓起那把小米,奋力扬向空中,同时高声问道:“山神爷,这路,通是不通?”
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目光紧紧盯着那些纷纷扬扬落下的米粒。这是最关键的一环,据说米粒落地的形态,能预示行程的吉凶。
小米簌簌落下,大部分均匀地散落在雪地上,只有少数几粒溅到了远处。巴图老人眯着眼仔细看了看,脸上露出如释重负的表情,大声道:“米粒散而不乱,远而有归!大吉!山神爷准了!路通——”
人群顿时发出一阵压抑的欢呼,紧绷的气氛瞬间松弛下来。这无疑是个极好的兆头!
冷志军也松了口气,最后敲响三声悠长的鼓音,结束了仪式。“拜山”礼成,意味着他们得到了山林的“许可”,可以安心上路了。
此时,东方的天际已经泛起了鱼肚白,第一缕晨曦穿透云层,照亮了连绵的雪山峰顶。冷志军转过身,面向整装待发的队伍,目光扫过每一张信任的脸庞,提高了声音:
“各位叔伯兄弟!山神爷已经给了咱们吉兆!接下来这千里山路,百样行情,就靠咱们自己了!记住咱们立下的规矩:同心同德,令行禁止!出发!”
“出发!”众人齐声应和,声震山林。
孟和吹响了牛角号,低沉浑厚的号角声在山谷间回荡。队伍动了起来,驮着货物的马匹和驯鹿在猎手们的牵引下,迈开了步子。冷志军和乌娜吉、孟和、巴图等人走在最前面,林志明和其他年轻猎手护在队伍两侧和后方。
队伍如同一条长龙,缓缓驶出鄂伦春营地,沿着被积雪覆盖的古老驿道,向着东南方向,向着那片充满机遇与挑战的红榔头市,迤逦而行。妇女和孩子们站在营地口,挥舞着手臂,直到队伍消失在茫茫林海之中。
朝阳完全跃出了地平线,金色的光芒洒满雪原,也照亮了远征者前行的道路。冷志军回头望了一眼逐渐远去的营地,然后毅然转身,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拜山仪式赋予了这次旅程一种神圣的使命感,他深知,作为把头,他不仅要带领大家找到财富,更要一个不少地把他们平安带回来。山神已在云端注视,他们的脚步,踏响了冬日的兴安岭。